close
(一)因為其實就是做不到。
- 事實就是做不到,但面子上收不住,理智上覺得還可以,再多被他人提醒一次,形同對自身尊嚴的威脅。
- 為了捍衛岌岌可危的尊嚴,發火是最快的防衛方式。
- 但人通常也不允許自己隨意發火,為了這次的發火,他會自我譴責(然後這樣的自譴,又成了下次發火的原因)。
- 因為他不喜歡這樣(不符合他人期待)的自己,但他就是這樣(無能)的自己,所以他透過指責別人來捍衛(無能的)自己,但(理智的)自己立刻又跳出來譴責(無能的)自己。
- 於是(無能的)自己只好暗暗退縮回黑暗,但累積怨怒的「無能」,卻隨時可能為了「尊嚴」再次衝撞理智……
(二)因為意識大戰潛意識,扛不住的自我,只好用爆炸來做結:
- 意識上認為在道義上、技術上、感情上,有相當的可能性可以完成,並且排除所有不利的因素。潛意識清楚的知道事實上有諸多阻礙,意識上覺得沒問題的部分,滿滿的都是問題。
- 意識表示人定勝天,意志力可以勝過一切。潛意識表示屁啦,根本不可能,根本做不到,你少在那邊想當然。
- 意識覺得我應該要愛你,可是潛意識覺得我根本就恨你……
- 可是意志不允許恨人的念頭出現,恨意就被壓到心底最底層好似不見,然後當……
- 當實際人情或時間的壓力,加大意識與潛意識間的思考落差。小劇場的雜音過大,超過自我可以控制的範圍,被壓抑的能量找到出口;成了他人眼中所謂的「發脾氣」。
(三)「應該」與「放棄」的戰鬥,展現在暴怒上
- 人都是矛盾的,人隨時有自己的「應該」,也在每次覺得「我應該」的時候,同時覺得「想放棄」。
- 一般來說,「應該」比較佔上風,所以所有社會上的人,都是活在「我應該」的架構內(至於無法完成「我應該」的,大部分不是正在犯罪,就是正在贖罪);但你的「想放棄」一刻也不會放過你。 於是當你覺得「我應該做得到」時,內心真正的想法是「我好想放棄」。
- 這時別人的提醒,正好讓「我應該/我放棄」的平衡破獲——別人提醒了你放棄的可能性,「我應該」瞬間覺得,「我應該要維護自己的尊嚴」,卻被刺痛了「我不是其實想放棄嗎?」
- 於是「我應該」又開始大戰「我放棄」,「應該」譴責「放棄」的所有懶、爛、不負責任;「放棄」指責「應該」的理想、不近人情、不切實際……然後這起事件如果結局是悲劇的。
- 「應該」會加大力道譴責「放棄」,「放棄」會覺得委屈的指責「應該」,最後這場內心的衝突再次成為實際人際衝突,一旦實際人際衝突爆發。
- 「應該」又會再加大力度譴責「放棄」,然後……
最後,與其說是對「他人說的廢話」生氣,不如說是為自己的無能生氣,為自己所有擺不平的小劇場生氣,為自己在自己的應該、他人的應該、自己想放棄、他人戳重你想放棄的衝突中失去平衡;然後在內在平衡喪失的當下,一口氣,就出來了。
結論:
不要給「做不到」的人壓力,這樣對大家都好。
說到底,人本來就有攻擊的本能,
心本來就蟄伏攻擊他人的能量,
但是另一方面,人畢竟是會自我譴責的動物,
再怎麼消極退縮的人,都還是有自己的尊嚴,
他們畢竟不可能不在乎外界的眼光,
他們也不可能迴避自己給自己的眼光,
人中就有自己的道德標準。
人會自我立法,自我審判,
暴怒說明自我審判的強烈——
這人未必是道德感低落而發怒,
他可能是因為超我的嚴厲而發怒。
文章標籤
全站熱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