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分類:論心理 (18)

瀏覽方式: 標題列表 簡短摘要

斷裂、否定、治理:家國暴力下集體創傷的餘留者們[1]

 

*本文出現的「精神病」、「精神症狀」、「受害者」、「同性戀」、「異性戀」、等等等詞彙,僅為客觀狀態的描述,不涉價值判斷。

文章標籤

415~(=^‥^)/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假設妳和另外兩個女生住一起,家裡卻闖進一個強暴犯,他打算強暴你們三個,但實際上,他只能控制住另外兩個,你有機會逃脫求救;這時候,妳的目標應該是什麼?留在現場盡姊妹情分,一起被強暴?還是暫時只好先拋下她們,因為求救更重要?

   

    目標決定後,要怎麼做,就容易多了。

文章標籤

415~(=^‥^)/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自由/不自由是你自己的選擇造成的:前幾天,我們的讀書會,進入一個近乎「逐層搜索、逐屋清查」的市街站模式,因為成員有趣的進入出現某種阻抗,不得不逐字逐句的一字一句核實,當時的討論內容,是佛洛姆在《人的心》裡,討論的自由論或決定論。他在這裡提出三個例子:戒煙、上床、和下棋。

       漁人碼頭0407.JPG

        以戒煙來說,一個人說他「想戒煙」,這叫做幻想, 他只是幻想他可以戒煙,他只是覺得她可以很順利的戒除;其實,除非真的在他面前放一隻煙,讓他用自己的意志決定抽/或者不抽,否則再多的「想戒煙」,都是假的。也就是說——你有選擇「抽煙」或「不抽煙」的自由,但是當你「自由的」選擇了抽煙,你就等於選擇放棄你的自由(成為煙癮的奴隸);你只有真的面對一根煙,並且在日後的每次的面對每一根煙,都做「自由的做出『我不會拿那根煙』」的決定,你才算是擁有「不被煙癮奴役的自由」,除此之外,你所有的戒煙,都是幻想;包含「自由」本身,都是幻想;因為天底下「沒有自由這種東西,你只有在不斷做選擇的過程中,將自己自由解放的行為。」

文章標籤

415~(=^‥^)/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結婚是斬桃花的選項嗎?我的看法是,古代可以,越現代越難。

   婚0831.JPG

    有些人,天生招桃花;為了斷開爛桃花,方案N+1,就是結婚吧!可是結婚是不是斬桃花的好方案?我的看法是;古代可以,現代很難。古代可以,是因為古人的世界小,誘惑少,焦慮指數低,一輩子可能走不出一村一里,農業社會架構下,先成家後立業,確實有「定心」的作用;何況只要你活得夠老,子孫就得依照孝道供養你;所以古代結婚的獲利,確實比單身大。可是時代越先進,婚姻的獲利就越少,婚姻的穩定度就越低,但是外面誘惑更多,生活的壓力更大。18世紀前,「焦慮」還不是時代問題;這年頭「焦慮」根本是流行病。福利沒變多,壓力卻變大,結婚生子後,也休想下一代還會有孝道,婚姻哪來的福利好說?

文章標籤

415~(=^‥^)/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人間世就是這樣,無心害人都會無端造成困擾,優秀一樣會變成別人的負擔;站在老師家長的立場,沒人不想養「好學生」也沒人不想教「好學生」,但好學生在有心無心間,卻不免造成不少間接損害,這些損害需要師長們努力「損有餘,補不足」,設法「平衡」回去;當然這些學生如果人際關係真夠圓熟,或許會這法彌補他們造成的困擾。

IMG_2399_調整大小.JPG

好學生給同班製造的第一個困擾,就是「明明只有一個人聽得懂,但老師看了好學生篤定的眼神,就繼續往下教了!」說真的這不是老師的錯,也不是好學生的錯,當然也不是「沒這麼好的學生」的錯,問題在於「一班就是這麼大班啊!」站在老師的立場,根本沒辦法讓「每個人當場都聽懂」,真要讓「現場人人都聽得懂」也絕對足以讓「早就聽懂的人覺得很無聊」,老師們通常看看「大致OK了就繼續推進」,可是老師憑什麼判定「大家都OK」呢?關鍵當然在「學生的眼神」!所以如果這位好學生一直給老師「我懂了!我會了!我沒問題,您繼續!」的激勵性眼神,你覺得多少老師會停下來?

文章標籤

415~(=^‥^)/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一個真正成熟的人,是自私且無私的,如果莊周遇上馬斯洛:我們常用二分法評斷人,比方說,秦始皇,是聖君還是暴君?是偉人還是小人?鄭成功,是忠臣還是海賊王?是民族英雄還是滅族兇手?爸爸跟老婆被敵軍抓走,卻拒絕救援的漢高祖劉邦,看來是真小人真梟雄無誤,但若是救了爸爸和老婆,結果反而導致自己和爸爸和老婆和所有的跟隨者都因此被團滅,這樣的「忠孝」,和「蠢」有什麼兩樣?

   

    二分法判斷事情,其實就是幼稚園小學生的思想水準:小朋友看哪卡通,基本二分,就是好人壞人,還有男生短髮穿褲子,女生長髮穿裙子……其實這樣的刻板印象,就來自簡單的二分法。當然,也不是說二分法「不好」,因為科學判斷邏輯思考,確實就來自二分法;但人生遠不是二元判斷這麼簡單,世人不是「不是朋友,就是敵人」,所以,成熟的人,會怎麼看事情?

文章標籤

415~(=^‥^)/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那夜過得特別長,她哭著用很小的音量說:「我已經這麼努力了!」「我恨我自己不能保護自己,不能保護我喜歡的人。」「我恨我愛我的父母……」

   

    以前只有在小說課程裡上過「共生結合(施虐-被虐結構)」,直到有機會進入別人生命的幽暗面,才會驚覺這樣的家長,帶來多可怕的後遺症——比方說低自尊、找不到人際界線、過度自我要求、嚴重的焦慮感、無法自我肯定、欠缺安全感、欠缺愛人或被愛的能力……或者從最基本的傷害講起——不知道怎麼說「不」。

文章標籤

415~(=^‥^)/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人生或許找不到「對」的路,但可以找「適」的路:儒家認為,人要走在道德的路上,走在道德的路上,人就是適合的;道家則認為人要走在適合的路上,走在適合的路上,人就是道德的。

   歸途0454.JPG

    走在道德的路上,並不容易,因為道德經常是人性的溺水行舟,「居天下之廣居,立天下之正位,行天下之大道,得志與民由之,不得志獨行其道!」說真的沒有健全的心臟和驚人的意志力,實在辦不到。相較之下,要找一條「適」的路,卻相對簡單。

文章標籤

415~(=^‥^)/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愛無條件,但愛的實踐有條件:「『愛』到底有沒有條件?」有人說「有」,有人說「沒有」,其實不是答案有問題,是問題本身不清楚,應該這麼說:「愛的理念無條件,但愛的實踐有條件。」

 貓1423.JPG

    「愛的理念無條件」應該很好懂,神的愛、佛的愛、母愛都屬於「無條件的愛」,耶穌基督不會不愛佛教徒,佛不可能不愛「異教徒」,理論上媽媽不會不愛自己的小孩,或不愛「某一個小孩」。墨家的「兼愛」主張的正是無差別的愛:要把別人的爸爸當作自己的爸爸,我也知道你們會接「要把別人的老婆當作自己的老婆」。專就哲理說,「愛」當然無條件:你愛她就是你愛他,不是因為他高帥富白又美,你愛她就是你愛她,不愛她的人生,就是缺一角!

文章標籤

415~(=^‥^)/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人是一種需要「理由」活下去的動物,所以,為了活下去,活得開心些,人就會找各種理由合理化;很多信念即使禁不起實證邏輯檢證,你信得高興,信得開心,倒也無可厚非;不過我們畢竟是21世紀的人類了,不是12世紀,有些「信念」,不只不能提供什麼正向助益,其實根本是思想毒藥,像是前世今生啦,星座血型啦,當作八卦娛樂可以,真的信下去,行嗎?

   雨夜04031.JPG

    那些「知識」,都算「人格類型學」,可以說是古人的統計學,可以說是古人的詮釋學,消極頹廢的時候拿來自我解嘲,無傷大雅;什麼事都拿這些公式來推,你活著的主體性在哪裡?真要說「決定」,真要講「分析」,其實光是「你今天早上為何會遲到」就分析不完了,這些玄學除了馬後砲幫你事後找理由,還有什麼預警效果?

文章標籤

415~(=^‥^)/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看起來是性慾的東西未必是性慾:有些人的性慾很強,男生還不至於遭受太大異樣的眼光,被視為「種馬」甚至還可以拿來炫耀;若是女生,而性伴侶又有複數以上,各種婊字形容詞就不計其數了。其實「看起來像性慾,不代表就是真的性慾。」荷妮認為「事實上,大部分有關性慾的現象,都與性慾毫無關係,那只是對安全感的慾望。《我們時代的病態人格》」

   交尾3.JPG

    性吸引力,一開始是超越物種限制的。而對人類而言,性的目的,更不只是生育,還包含討好、連結、撫慰、歡愉、權力展示、也可能是焦慮的變形、或對安全感期望;因此越是不安,越是自覺沒有價值,越是無法用常態的方法自我實現的人,性慾可能反而愈強;佛洛姆也認為:「一個自覺不安的人,急需向自己證實自己的價值,向別人展現他有無比的能力,或在性慾方面壓倒別人而使自己處於優越地位,他便容易產生強烈的性慾。他會自然的覺得慾望是因為身體上的要求,實際上卻是心理的需要《自我的追尋》」荷妮與佛洛姆都認為所謂「強烈的性慾」只是外在表象,真正的需求,是心理層面的匱乏——可能源於不安全感,可能源於自幼未能建立安全依附所導致的焦慮,當然也可能來自禁忌引發的暗示——要是父母的教育方式就是「你穿這樣出門會被強姦」,這孩子長大,是會受到禁制?還是存心突破限制?還是兩者全選,並且因此感到罪惡和矛盾?

文章標籤

415~(=^‥^)/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移情-愛的觀察」論文摘要:移情指的是個案對治療師的各種情緒,比方說個案看到治療師長得像前男友,就很討厭他;覺得治療師補足了自己缺乏的父愛,就把他當爸爸;個案對於治療師的種種情緒,不管是愛他、恨他、討厭他、排斥他、喜歡他、想上他……通通都叫做「移情」。反過來講,治療師對個案的種種情緒,包括把個案當作自己不孝的兒子、把個案視作當劈腿前任的復刻、把個案當前仇人的仇視或他當前愛人的疼寵……這些種種情緒,則一律叫「反移情」。其實「移情/反移情」是很糟糕的翻譯,比較恰當的翻譯,是「傳移/反傳移」。

   

    移情/反移情現像,是普遍且正常的,而且經常與性別有關。一般而言,當個案與治療師同性別,個案會情不自禁的想挑戰對方的權威、想證明對方是錯的、想讓對方成為笨蛋、想證明自己比對方更厲害。反之,當個案與治療師性別不同,就很容易有「性」方面的吸引,個案可能會把自己投射成治療師的伴侶或天神、男朋友或女朋友,一旦混熟,可能就開始撒嬌賣萌、傲嬌討愛;因此很常見的狀況,就是治療開始時針鋒相對,治療到某個程度時,「它是其進步最大最強的動機。」然後接下去雙方會開始進入良性互動,最後,就很容易發生意料中不應該但很常見的劇情——像是不小心輔導到床上去。

文章標籤

415~(=^‥^)/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一個領導者,曾經一統天下,從擁有百萬人馬,卻在短短八年間被殺到剩下最後28人,對最後跟隨他的這28人,他有什麼說法呢?

 

對於屬下,他沒有一聲抱歉,他只說:「此天亡我,非戰之罪!」客家戲班新樂園10225.JPG

文章標籤

415~(=^‥^)/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今天是我們團體諮商的最後一天,課程中分享了最後一個故事:「一個阿拉伯人騎著他的駱駝在狹窄陡峭的山路上行走,在轉彎處,他突然發現前面有一頭獅子向他猛撲過來。此時,他已無路可逃,一面是絕壁,一面是懸崖,迴避或逃走都不可能,他只有束手待斃了。駱駝卻不這麼想,它縱身一躍,帶著騎士一同掉入深淵——獅子就只好在一旁乾瞪眼了。」這個故事,各位有什麼感想?如果你正是駱駝被上那個人,你該怎麼做?故事裡的駱駝、獅子、阿拉伯人,各自指誰?(這故事是佛洛伊德舉的例)11999508858217.jpg

   

    依照上述條件,多數人選擇逃跑,雖然事實上跑不贏獅子;有些人選擇犧牲駱駝,但一個騎士少了坐騎,又能活多久?有人選擇坐以待斃,反正你打不贏獅子!所以,駱駝的選擇有什麼奇怪?你又沒有更好的方案?

文章標籤

415~(=^‥^)/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21930174126196_251.jpg

 

「我們一般人可能會說:真心的愛能使她乖順一些,並能加強她解決自身難題的決心。但我們已指出,與此相反的是:她正在表現她的倔強和叛逆精神,把治療的旨趣拋得精光,也顯然對治療師建立好的信念覺得不值得尊重。於是,她所帶出的抗阻就裝扮成對他的情愛;此外,她毫無悔意的把治療師推入這進退兩難的局面。倘若他拒絕她的愛,正如他的義務和理解會逼他這麼做,那麼她就可以演出那個被痛罵的女人,然後出於報復和憎恨,她會當著他所努力從事的治療而斷然撤退。」(佛洛伊德〈對傳移(移情)情愛的觀察〉)

文章標籤

415~(=^‥^)/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有些男人以炫耀把到馬子為樂,對他們來說,「把馬子」和「打獵」差不多;一場狩獵結束,紳士們當然要好好炫耀打來的獵物;或許對他們來說,女人就相當於是獵人家裡用來裝飾的獅子、河馬、和鹿角,都是「戰利品」。

 

當然和另一種心態相較,「獵人」或許還算正常一點——至少比那種以「拒絕別人還拿出來炫耀」的心態好一點。

文章標籤

415~(=^‥^)/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一)因為其實就是做不到。

  1. 事實就是做不到,但面子上收不住,理智上覺得還可以,再多被他人提醒一次,形同對自身尊嚴的威脅。
  2. 為了捍衛岌岌可危的尊嚴,發火是最快的防衛方式。
  3. 但人通常也不允許自己隨意發火,為了這次的發火,他會自我譴責(然後這樣的自譴,又成了下次發火的原因)。
  4. 因為他不喜歡這樣(不符合他人期待)的自己,但他就是這樣(無能)的自己,所以他透過指責別人來捍衛(無能的)自己,但(理智的)自己立刻又跳出來譴責(無能的)自己。
  5. 於是(無能的)自己只好暗暗退縮回黑暗,但累積怨怒的「無能」,卻隨時可能為了「尊嚴」再次衝撞理智……

 

(二)因為意識大戰潛意識,扛不住的自我,只好用爆炸來做結:

文章標籤

415~(=^‥^)/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一般來說,我們傾向認為,正值比零好,零比負值好,所以錢包裡有100塊比錢包裡沒錢好,錢包裡沒錢又比負債100元好。

但是「心」的需求,可就不是這樣想了,對「心」來說,最好的狀況,是正100分的愛情,但負99分的愛情,大於零!

 

文章標籤

415~(=^‥^)/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