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由/不自由是你自己的選擇造成的:前幾天,我們的讀書會,進入一個近乎「逐層搜索、逐屋清查」的市街站模式,因為成員有趣的進入出現某種阻抗,不得不逐字逐句的一字一句核實,當時的討論內容,是佛洛姆在《人的心》裡,討論的自由論或決定論。他在這裡提出三個例子:戒煙、上床、和下棋。

       漁人碼頭0407.JPG

        以戒煙來說,一個人說他「想戒煙」,這叫做幻想, 他只是幻想他可以戒煙,他只是覺得她可以很順利的戒除;其實,除非真的在他面前放一隻煙,讓他用自己的意志決定抽/或者不抽,否則再多的「想戒煙」,都是假的。也就是說——你有選擇「抽煙」或「不抽煙」的自由,但是當你「自由的」選擇了抽煙,你就等於選擇放棄你的自由(成為煙癮的奴隸);你只有真的面對一根煙,並且在日後的每次的面對每一根煙,都做「自由的做出『我不會拿那根煙』」的決定,你才算是擁有「不被煙癮奴役的自由」,除此之外,你所有的戒煙,都是幻想;包含「自由」本身,都是幻想;因為天底下「沒有自由這種東西,你只有在不斷做選擇的過程中,將自己自由解放的行為。」

       

        第二個例子,上床:一個男人很想上一個妹子,他所能意識到的,不過就是她很美、她很辣、她很迷人、她很可愛、她充滿誘惑……他或許也能意識到她自己的性飢渴、他的寂寞、他的孤獨、他的缺愛……但他沒意識到的,是他的潛意識,比方說是虛榮心、與自戀。所以他之所以要推倒妹子,真正的原因,不是他能意識到的那些,而是潛意識裡,他想證明自己的價值;為了證明自己的能力與價值,於是他們一起下班→一起看展覽→一起喝點酒→一起進她的公寓→一起上床……其實一開始,他是「決定」不要上床的。

       

        和戒煙那個例子一樣,「一開始」的決定,最後都證明叫做幻想。事實上,在這個過程中,他在每一步,都有機會「自由的離開」,但每當他做了一個「繼續在一起」的決定,他距離「不上床」的目標,就越來越遠。畢竟過程中的每一步,都會增添多一點的性誘惑。所以即使在「認知」上,他知道不應該;但最後的結果,卻一定會發生,因為「在他的決心的最後一個鍊環上,他已經不在自由了」;但是,他是在最後一刻,才失去自由的嗎?

       

        不,他之所以失去自由,是因為他「持續做錯誤的決定」;而每一個錯誤的決定,都會讓你下次想悔步,變得越來越困難。就像如果他們看完展覽就各自回家,那就相對容易不上床;但如果他們堅持要在去喝個酒,就很難不進公寓;公寓都進去了,還能不上床嗎?

       

        第三個例子,下棋:兩位棋手實力相當、局勢相同,也就是說,他們有「同樣取勝的自由」;5步以後,做更多正確移動的人,就有更多取勝的自由;10步以後,做更少正確舉動的人,就失去更多取勝的自由;15步以後,做出更多正確決定的人,就越來越不容易被翻盤;到了20步,只要是看得出局勢的人,都已經可以預測結果是什麼了。然後那個做出更多錯誤決定的人,也就剩下兩條路:認清局勢並認輸,或者在幻想的勝利中,被對方將軍……

       

        所以,人是怎麼失去自由的?

       

        那是你能不能持續做出正確選擇的問題;你持續做的正確選擇越多,你就會「擴充信心、人格完整、勇氣與信念,都擴充了做正確選擇的能力」;反過來說,「每一個屈降和懦弱的行為都削弱了我,打工了更多屈降與懦弱的行為之門,終至失去了自由」。某些人之所以最後能做出中級正確的決定,或終於在眾人的期待中走向失敗,差別不就是……

       

        拒絕做正確決定的時間比較久?或是……

        做正確決定的時間比較長?

       

        佛洛姆認為「我們做選擇的能力,隨我們每個行為變遷」、「沿著錯誤的途徑每走一步,我們就更難於承認自己走在錯誤的路上」、「他唯一應當責備的就是他自己,他的缺乏勇氣、以及缺乏裡興趣瞭解它」、到最後「選擇的自由,永遠是在進化或退化、愛或恨、獨立或依賴之間,選擇較好的、而捨棄叫壞的那種自由之間,做選擇。」

       

        所以沒有選擇,就沒有自由;

        但你做的錯誤選擇越多,你就距離自由越遠。

        到最後,每個案主,都該為自己的選擇負責。

       

        的確他們都是被迫的,但是,他們也都選好了。

arrow
arrow
    創作者介紹

    415~(=^‥^)/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