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楚漢相爭時,項羽為了逼劉邦投降,抓了劉邦的老爸與老婆當人質,恐嚇說:「再不投降,把你爸殺來煮了!」

劉邦回答道:「咱們是結拜兄弟,我爸就是你爸!你要是真的要煮了我們的爸,記得分我一杯羹!」

 

項羽氣到真要殺人,他叔叔項伯卻說:「為天下者不顧家,你就算殺了他爸,他就會投降嗎?」

 

我總覺得項伯這輩子實在沒做過什麼對事,但這句「為天下者不顧家」,還真是至理名言。

項王患之。為高俎,置太公其上,告漢王曰:「今不急下,吾烹太公。」漢王曰:「吾與項羽俱北面受命懷王,曰『約為兄弟』,吾翁即若翁,必欲烹而翁,則幸分我一桮羹。」項王怒,欲殺之。項伯曰:「天下事未可知,且為天下者不顧家,雖殺之無益,祇益禍耳。」項王從之。《史記.項羽本紀》)。

 

 

打天下的人,顧不得家人;別說打天下,99%的職業,都跟家庭生活有仇;「為天下者不顧家」,講白話就是「只顧事業不顧家」。

 

說起劉邦的自私,天底下還真是無人能出其右,不但老子跟老婆都可以丟給敵人當人質,為了逃命,連兒子女兒都可以踹下車。

 

一般來說,一般評論家對這故事的評論也只有「不孝不慈」而已,不過很多拼事業的人,也不過只差沒把小孩踢下車罷了,其實也沒比漢高祖高明到哪去啊!

 

所以請注意,歷史上成功到顧不了家的名人,可多著呢!

 

比方說秦始皇是個毫無情調的工作狂。

漢武帝為了保護兒子,最後殺了兒子媽媽。

貝多芬是不及格的情人,莫札特是不及格的家長。

愛因斯坦跟畢卡索,不是結了好幾次婚就是有好幾個情婦。

 

請打開國文課本,你會發現99%的作者們,不是幼年喪父早年喪母,就是一窮二白,考運不佳,仕途不順,順便連累一家大小。

 

你看孔子為了自己的理想,丟著老婆去周遊列國,多可惡啊!

莊周為了自己的理想,到處借錢還借不到錢,多可惡啊!

墨子為了自己的理想,整天救別人,結果回家連草席都坐不暖就跑了,多可惡啊!

陶淵明為了自己的理想「不為五斗米折腰」,讓一家人喝西北風,自己卻跑去喝酒醉,多可惡啊!

還有那個韓愈沒事去罵什麼佛教?搞得一家人陪他顛沛流離,多可惡啊!

然後還有那個蘇東坡,自己也無風雨也無晴就算了,連家人一起被丟去海南島,多可惡啊!

 

所以你們看,跟他們比起來,劉邦這流氓皇帝固然也很可惡,好歹奮鬥到最後,老婆當了皇后,老爸當了太上皇,子子孫孫當了皇帝連霸四百年,反而好像沒那麼可惡了嘛!

 

所以說啊,你看,成功要付出的代價是什麼?

 

 

「為天下者不顧家」,也是成功的條件,當家管就不能當董事長,要成功就要放下很多事,包括感情,包括家庭,包括賠上親子關係;

要考上好學校就要拔網路線,要當上大企業家就要六親不認,要做皇帝就要有犧牲掉每個人的心理準備——包括自己隨時也可能犧牲!

 

事業的成功經常是要用愛情婚姻家庭來陪葬的,反例就是劉邦的那個曾孫劉備,你看「愛人民」「愛家人」「愛面子」的後果是什麼?

後果就是只能三分天下,兩代而亡,就是因為少了那股狠勁,又太執著於私情啊!

 

 

這句「為天下者不顧家」,要是只能分析出劉邦的自私無情,那就未免是太淺了。

 

這句話要做更深入的分析,所謂「為天下者不顧家」不只是「自私才會成功」這麼簡單,更深入一點說,這不是「自私」,這是「無私情」!自私的人可能還是有私情,可是無私情的人,就不只是自私;所以成功真正的關鍵不是「自私」,而視為人處事的「無私」,請不要搞混本文的觀點。

 

劉邦之所以成功與項羽之所以失敗,一個很大的關鍵在用人——眾所周知劉邦用人唯才,項羽卻用人唯親。

陳平說:「項王不能信人,其所任愛,非諸項即妻之昆弟,雖有奇士不能用。」

韓信也說:「項王喑惡叱吒,千人皆廢,然不能任屬賢將,此特匹夫之勇耳。」

 

人才在項羽手下薪水低、福利少、沒機會升遷,看到對面待遇好升遷快,當然一個個跳槽轉投敵人麾下;

偏偏項羽重用的那些親朋好友,又全部是是庸才,項羽失敗劉邦成功,本來就是理所當然,但是反過來想,劉邦這邊,難道到沒有庸才嗎?

 

劉邦這邊,其實也不乏庸才(盧綰、審食其、任敖),劉邦身邊一樣也有弄臣,不同的是劉邦身邊雖然有弄臣,他卻從來不給弄臣實際的權位;

 

所以這當然也是他成功的因素,本來每個團體中,都一定會有靠關係拍馬屁的角色,劉邦集團當然也不例外;

 

但聰明如漢高祖雖然也會打賞弄臣,卻根本不給他們權力;

 

如果沒有「為天下者不顧家」這種的不顧私情的本事,他會成功嗎?

 

「為天下者顧家」,真要徹底實施,不但不能聽爸爸的話,不能聽老婆的話,不能聽親信的話,甚至不能聽小老婆的話!

這場最後的驗證,在梟雄的晚年……

 

劉邦晚年,不喜歡大老婆的兒子,因為個性軟弱的劉盈,不是當皇帝的料;

他想支持小老婆的兒子,但是大老婆反對,文武百官反對,朝野上下反對;

 

老狐狸其實很清楚,這場鬥爭失敗的一方,將付出生命的代價。

問題是到底是愛人跟愛人的兒子重要?還是國家前途跟往後的政治穩定重要?

 

美人與江山,一向是最難的選擇;英雄選擇美人,梟雄呢?

 

劉邦很清楚選擇的後果,將斷送愛人的性命,但最後他終究放下私人感情;

 

他把戚姬喚來:要她:「為我楚舞, 吾為若楚歌。」

舞畢,歌罷,高祖罷酒,此後不再提易太子事。

 

如果說項羽的霸王別姬算是悲劇,我始終覺得劉邦的梟雄別戚姬,層次恐怕要更高一級——因為項羽的霸王別姬到底是以私廢公的個人感情,相較之下劉邦之別戚姬,卻是以公忘私,終究是為大局而棄私情。

 

所以如果拿「一杯羹」事件來判斷劉邦,那麼我們對事件的判斷,恐怕有失偏頗,因為他面對的「大局」的態度,正是一以貫之的「不顧私情」,而無私情的態度,卻正是他成功的關鍵之一;

因為無私情才能用人唯才,因為無私情才不會被情感蒙蔽,因為無私情能做出正確判斷

 

「為天下者不顧家」,確實很多人可以為了打天下不顧家庭小孩老爸老媽,但是為了天下可以連愛人的話都可以不聽,這種意志力,也不是凡夫級的。

 

 

能幹大事的人,都有相當程度的六親不認;如果說「六親不認」這詞太殘忍了,我們換好聽一點的好了,就說是「堅強的意志力」。

 

其實說真的,當一個人的地位高到某一種地步,很多事,不是你想怎樣就能怎樣的,比方說劉邦遇到的那個狀況:「老婆跟老爸都被敵人抓去了,投不投降?」

 

好萊塢電影一向是英雄先投降再逆轉勝,可惜人生通常不是演電影,真的遇到這種狀況,你要投降嗎?

真的遇到這種狀況,你的部屬會讓你投降嗎?

真的遇上這種狀況,是你想投降就能投降的嗎?

 

 

大學時代唸到漢高祖耍誣賴這一段,我也覺得「這傢伙真是無情無義」,現在回頭問進修部學生:「你們會不會投降?」

看起來每個人都在搖頭,是啊,真的遇到這檔事,不是你想怎樣,就能怎樣的,真的遇到這種事,除了考慮自己老婆老爸的性命,更要考慮自己手下跟自己未來的性命。

 

別說你要投降,你屬下可不會讓你投降;

就算你不想打,你屬下可能還催你拼命打!

 

更何況,不投降會被罵不孝,投降了會被罵白癡,那這時候,你要選擇當有命的不孝?還是可能沒命的笨蛋?

 

孝順這種事,在這時候還真的難。

 

 

話說劉邦當皇帝以後,有天發現太上皇悶悶不樂,就偷偷打聽老人家何故?

 

老爸就說啦:「這皇宮生活過起來,實在太無聊了,他老人家以前習慣的農村娛樂,皇宮裡都沒有,所以不開心。」

 

劉邦一聽立刻下令蓋了個村子,就跟家鄉一模一樣,所有鄉下人喝酒、吃飯、賭博、鬥雞、踢球之類的娛樂,也一應俱全,順便把老爸的街坊鄰居們整村一起搬過去,這村子後來就命名叫「新豐」(新豐故城在雍州新豐縣西南四里,漢新豐宮也。太上皇時淒愴不樂,高祖竊因左右問故,答以平生所好皆屠販少年,酤酒賣餅,鬥雞蹴踘,以此為歡,今皆無此,故不樂。高祖乃作新豐,徙諸故人實之,太上皇乃悅。

 

看了前文,會覺得這傢伙真不孝;看完後文,會發現這傢伙,其實也沒這麼不孝。

 

所以說這傢伙再怎麼「為天下者不顧家」,其實也還有細膩人性的一面。

 

歷史這種事,一向有很多面的詮釋,回到本文的重點,說真的,人活著,就乾脆一點吧,要嘛顧家要嘛顧事業,不管做了什麼選擇,最要緊的是要認命,不要在那邊兩邊顧不得又要覺得自己是被家人牽絆的被害人,那才真的不開心啊!

arrow
arrow
    創作者介紹

    415~(=^‥^)/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