陶淵明〈閑情賦〉,是他一生中最受抨擊的作品,昭名太子說這這篇文章「白玉微瑕」,吳觀文說這篇文章「抑流宕之邪心,諒有助於諷諫」,至於朱夫子說這篇文章:「託言以指西周之盛王」,實在都不是令人滿意的答案。多言無益,大家先把閑情賦讀了,我們再討論:客家戲班新樂園10117.JPG

初,張衡作《定情賦》,蔡邕作《靜情賦》,檢逸辭而宗淡泊。始則蕩以思慮,而終歸閑正。將以抑流宕之邪心,諒有助於諷諫。綴文之士,弈代繼作。並因觸類,廣其辭義。余園閭多暇,復染翰為之。雖文妙不足,庶不謬作者之意乎?

夫何瑰逸之令姿,獨曠世以秀群。表傾城之艷色,期有德於傳聞。佩鳴玉以比潔,齊幽蘭以爭芬。淡柔情於俗內,負雅誌於高雲。悲晨曦之易夕,感人生之長勤。同一盡於百年,何歡寡而愁殷?褰朱幃而正坐,泛清瑟以自欣。送纖指之余好,攘皓袖之繽紛。瞬美目以流眄,含言笑而不分。曲調將半,景落西軒。悲商叩林,白雲依山。仰睇天路,俯促鳴弦。神儀嫵媚,舉止詳妍。激清音以感余,願接膝以交言。欲自往以結誓,懼冒禮之為愆。待鳳鳥以致辭,恐他人之我先。意惶惑而靡寧,魂須臾而九遷。

願在衣而為領,承華首之餘芳;悲羅襟之宵離,怨秋夜之未央。願在裳而為帶,束窈窕之纖身;嗟溫涼之異氣,或脫故而服新。願在髮而為澤,刷玄鬢於頹肩;悲佳人之屢沐,從白水以枯煎。願在眉而為黛,隨瞻視以閑揚;悲脂粉之尚鮮,或取毀於華妝。願在莞而為席,安弱體於三秋;悲文茵之代禦,方經年而見求。願在絲而為履,附素足以周旋;悲行止之有節,空委棄於床前。願在晝而為影,常依形而西東;悲高樹之多蔭,慨有時而不同。願在夜而為燭,照玉容於兩楹;悲扶桑之舒光,奄滅景而藏明。願在竹而為扇,含淒飆於柔握;悲白露之晨零,顧襟袖以緬邈。願在木而為桐,作膝上之鳴琴;悲樂極以哀來,終推我而輟音。

考所願而必違,徒契契以苦心。擁勞情而罔訴,步容與於南林。棲木蘭之遺露,翳青松之餘陰。儻行行之有覿,交欣懼於中忄禁。竟寂寞而無見,獨悁想以空尋。斂輕裾以復路,瞻夕陽而流嘆。步徙倚以忘趣,色慘淒而矜顏。葉燮燮以去條,氣淒淒而就寒。日負影以偕沒,月媚景於雲端。鳥淒聲以孤歸,獸索偶而不還。悼當年之晚暮,恨茲歲之欲殫。思宵夢以從之,神飄鷌而不安。若憑舟之失棹,譬緣崖而無攀。

於時畢昴盈軒,北風淒淒。炯炯不寐,眾念徘徊。起攝帶以伺晨,繁霜粲於素階。雞斂翅而未鳴,笛流遠以清哀。始妙密以閑和,終寥亮而藏摧。意夫人之在茲,托行雲以送懷。行雲逝而無語,時奄冉而就過。徒勤思以自悲,終阻山而帶河。迎清風以祛累,寄弱誌於歸波。尤《蔓草》之為會,誦《邵南》之餘歌。坦萬慮以存誠,憩遙情於八遐。

 

文章大意很簡單,就是老陶說他喜歡一個美女,願意化身各種女性同胞的隨身器物,只求待在美女身邊;於是他一下要當人家的衣領,一下要當人家的鞋子,一下要當人家的化妝品,一下要當人家膝上的鳴琴;說真的,這首詩實很難不讓人想入非非。可是不管老陶怎麼意淫,這美女就是不領情,足足寫了10個「願在」,可是一口氣被駁回10次,無論他的心願是什麼,最後的結果都是「考所願而必違,徒契契以苦心」。最後詩人也終於只能昇華自己的感情,吹北風、看日出,經過無數字我辯證的過程,他終於看開了,不如歸去,「迎清風以祛累,寄弱誌於歸波。坦萬慮以存誠,憩遙情於八遐。」吧!

 

詩本身,很簡單;難的是,那美女,是誰啊?

 

就因為搞不清楚那美女到底是誰,而且這首詩再加一點料就真的會變成情色詩,所以古往今來這首詩的爭論,也都環繞在那美女是誰?何況中國文學本有「古以美人比君子」的傳統,這首詩被解釋成「亦以美人目其君」就變得理據充分,可是在我的理解,這種看法,真是無聊透頂,我總覺得評論這首詩之所以會有這麼多謬誤,最大的問題在,這些評論者的人生都遠比陶淵明好命,他們沒有中年失業,他們沒有待業在家,他們不用擔心自己的三餐溫飽,他們沒有拒絕跟自己看不起的執政者合作,最後他們更不像老陶要養五個不成材的兒子!他們理所當然的將自己的價值觀套在陶淵明身上。可是在我看來,陶潛詩其實就像一面鏡子,你是什麼人,就看出什麼結論;昭明太子說這首詩「白玉微瑕」,表示昭明太子自己過太爽,所以只看到這首詩的「瑕」;而相信「美人目其君」這種觀點的人,我看期待的就是國君投以關愛的眼神!所以如果你問我所謂「美人」到底是什麼?我就告訴你,所謂美人,就是「誘惑」!如果美人不是誘惑,那請你告訴我詩中所謂的「流宕之邪心」是什麼意思?

 

流宕之邪心,指的當然就是誘惑!這是完全無法否認的!所以「美人」就是「誘惑」!而且是亂世中千千萬萬讀書人必定面對的誘惑!那麼讀書人的誘惑是什麼?不就是「得志與民由之」的理想與回報嗎?「廣土眾民,君子欲之」,請問哪個讀書人不想呢?「中天下而立,定四海之民,君子樂之」請問哪個讀書人不要呢?「仕非為貧也,而有時乎也為貧」,難道陶淵明的不需要俸祿養活自己嗎?難道陶淵明不需要薪水養活家人嗎?古往今來的注疏者之所以不敢把「美女」說是「誘惑」,一是因為他們偽善,不敢承認自己也必須面對誘惑,二是因為們都比陶淵明有錢!問題是老陶就是真的失志又缺錢啊!不信的話,讓我們先回來看這首詩,陶淵明〈乞食〉是怎麼寫的?

 

饑來驅我去,不知竟何之!行行至斯裏,叩門拙言辭。

主人解余意,遺贈豈虛來?談諧終日夕,觴至輒傾杯;

情欣新知歡,言詠遂賦詩。感子漂母惠,愧我非韓才。

銜戢知何謝,冥報以相貽。

 

這首詩,是一首非常感傷的詩,老陶說,他「真的餓了,只能四處乞食,不知還能往哪邊去,走著走著,走到一處鄉里,門敲了,卻實在拉不下臉說自己要來借貸。正在結巴之際,還好主人善解人意,沒多問就贈與我不少東西,兩人把酒言歡,言詠賦詩。詩人實在覺得能遇上這麼好的一個鄰人,那種感動就像韓信遇上漂母的恩惠,可是他卻感嘆自己的才華不如韓信,因為即使發願回報,以他現在的的日暮途窮,恐怕也只能等待下輩子再說了。」其實這是一首很感傷的詩,誰願意四處借貸呢?誰願意放下尊嚴呢?問題是詩人已經清楚意識到自己這輩子是無緣與韓信一般建功立業,畢竟自己就算有韓信的才能,但身為文士,歸去來兮之後,已經注定只能「不得志獨行其道」了啊!想到人生就此歸隱,竟只能期待來生再報人情,這不是人生最大的傷痛嗎?

 

明明是一首感人的告貸乞食之詩,一堆擁護者們們硬要幫偶像說話,說「乞借於人以為食計,非真丐人食也」,「不必真有叩門事也」。我真不知道堅持這種看法的學者,在堅持陶淵明沒去借錢之餘,自己又借了陶先生多少錢幫他度過難關?陶淵明乞食就是乞食,借貸就是借貸,他願意把這種窘境寫出來,證明他就是真正高風亮節的靖節先生,後人有什麼好隱晦的呢?

arrow
arrow
    文章標籤
    陶淵明 嫌情賦 白玉微瑕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415~(=^‥^)/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