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子像、基督像、佛陀像、國父像蔣公像吳鳳像……先撇開「政治神化學」不談,人到底為何要造像?

關西1017.JPG

孔子生病時,子路偷偷跑去拜拜,後來孔子聽說這回事,就找子路來問話;子路承認他跑去偷拜,因為希望老師早日康復;這件事被孔子唸了一頓,因為孔子認為死生有命,自己為自己的命運負責,學生沒理由去為老師「非理性的求助於不可知的力量」,由這件事我們能知道,如果孔子生重病時都不希望學生為自己求神問卜,那孔子會不會希望自己死後,學生去為他造像?

 

我總覺得,如果你想認識是孔子,最好的方法是去唸他的第一手經典,而不是去拜他的像;同理如果你想認識基督,最好的方法當然是去唸他的第一手經典,而不是去拜他的像;同理如果你想認識佛陀,最好的方法當然是去唸佛陀的第一手經典,而不是拜他的像。要認識一位大師最好的方法,當然是去認識他說了什麼?他走過什麼?他用什麼眼界看問題?他用什麼態度處理問題?透過經典瞭解大師,才是真正親近善知識的方式,你說你看著那神像,神像會告訴你這些?

 

像本身,反應的是信徒本身脆弱的心理,所以像的確有存在的必要,畢竟對初學者而言,可能還真的需要有個「像」可以供他觀想。但安慰脆弱的心靈本來就只是宗教的初階功能,而觀想的法門也不只一途,神像可以觀想,一塊木板上面寫個字也可以觀想,既然連牌位都可以觀想,那就表示「其實沒有牌位也可以」,如果「沒有牌位也可以」,那當然「沒有神像也可以」。因為如果神在心中,有沒有造像其實也都無所謂;但若心中無神,神像莊嚴,又能怎樣?

 

祭孔不如讀論語,信仰上帝應該不能不讀聖經,三界唯心萬法唯識,「造像」到底是要證明自己心中有佛呢?還是其實只是擔心「怕佛忘了我」?

 

擔心佛陀忘了「我」,不是我執,是什麼?

==========================

「子疾病,子路請禱。子曰:『有諸?』子路對曰:『有之。誄曰:「禱爾于上下神祇。」』子曰:『丘之禱久矣。』」在這則案例中,孔子為何不認同子路代他祈禱這回事?

 

老師重病,學生跑去拜拜希望老師早日康復,這是人之常情;孔子病癒後得知此事,便找子路證實;子路說:「有的,我曾向天地神明禱告!」孔子應該是用溫柔而堅決的態度回答吧:「其實不用去幫我禱告,我自己,禱告很久了。」

 

這則對話的種點是:孔子為何不希望學生幫他禱告?還有,孔子說他禱告很久了,那禱告的內容是什麼?

 

學生幫老師禱告,內容無非希望老師早日康復,長命百歲,跟大家一起開開心心過日子,出發點沒錯;子路是大師兄又跟老師感情好,求神問卜為老師禱告,是情理之中。但孔子之所以為孔子,在「情理」之外,還有「真理」,人情世故是情理,但是真理嗎?

 

記者問拳王阿里:「上台比賽前,你做什麼?拳王說:「我祈禱!」記者問:「你祈禱什麼?」拳王說:「我祈禱比賽打得精彩!打得漂亮!」記者問:「難道你不祈禱打贏嗎?」拳王回答:「如果我祈禱打贏,對方也祈禱打贏,那上帝怎麼辦?」

 

想贏是人之常情,但祈禱的內容若只是「打贏」,這等於是「訴諸他者的力量幫你打贏比賽」,比賽中靠「別人」的資助打贏,這不是作弊是什麼?同理健康常受雖然是人人所欲,若老師的健康常受是學生「交易」回來的,那當老師的,又承受得起嗎?

 

孔子問子路是不是有去禱告?子路的意思大約是:「上下神祇都跪求了」,也就是上下神祇都交易過了(子路這麼說時有無驕傲炫耀的神色,我們當然不知道,不過就子路平日的心態論,「為老師祈福」這回事,他心中該有幾分得意,他本來恐怕認為「老師會認為我是對的」);事已致此,孔子其實也不方便說「你怎麼可以這麼做?平常不是教你們『敬鬼神而遠之』嗎?怎麼為了私心愛護老師,又跑去跟鬼神作交易呢?」孔子換了套說詞:「其實長年以來,我都在禱告(你就省省吧)!」那麼,孔子要禱告什麼?

 

孔子禱告的內容,無疑跟子路不一樣。子路式的禱告類似條件交換:「你成全我某事,我還願你某物」,孔子呢?孔子也禱告,但不必只為自己,也不是為了跟鬼神作交易……

 

如果我俯仰無愧、篤竟慎獨、無違鬼神之道,那就是禱告!若我未曾「獲罪於天」,若我有自信「我的生命,便是天道的體現」,則我的所作所為本身,便是禱告!既然如此,我還「需要」禱告嗎?

 

我的言行本身,就是禱告啊!

======================

孔子的話,發人深思之處何在?

 

你每天禱告,求的到底是什麼?你是怕被神忘了?還是不管有沒有神,不管神裡不理你,你都覺得「我該這麼做」?

 

這是孔子與子路的差別,當然話說回來,子路已經夠可愛了;換做一般學生,恐怕只希望老師繼續請病假吧!

arrow
arrow
    創作者介紹

    415~(=^‥^)/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