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個真正成熟的人,是自私且無私的,如果莊周遇上馬斯洛:我們常用二分法評斷人,比方說,秦始皇,是聖君還是暴君?是偉人還是小人?鄭成功,是忠臣還是海賊王?是民族英雄還是滅族兇手?爸爸跟老婆被敵軍抓走,卻拒絕救援的漢高祖劉邦,看來是真小人真梟雄無誤,但若是救了爸爸和老婆,結果反而導致自己和爸爸和老婆和所有的跟隨者都因此被團滅,這樣的「忠孝」,和「蠢」有什麼兩樣?

   

    二分法判斷事情,其實就是幼稚園小學生的思想水準:小朋友看哪卡通,基本二分,就是好人壞人,還有男生短髮穿褲子,女生長髮穿裙子……其實這樣的刻板印象,就來自簡單的二分法。當然,也不是說二分法「不好」,因為科學判斷邏輯思考,確實就來自二分法;但人生遠不是二元判斷這麼簡單,世人不是「不是朋友,就是敵人」,所以,成熟的人,會怎麼看事情?

   

    有一天,學生問孔子,當時最偉大的政治家管仲,是怎麼樣的人?孔子說管仲「器小」又「不知禮」,學生大概因此以為老師討厭管仲,所以繼續問老師「那麼,當初管仲的主公掛了,管仲居然沒跟著自殺,他是個貪生怕死的小人,老師您說對不對?」沒想到孔子居然立馬幫管仲平反,孔子不但認為管仲不該在輿論要脅下自殺,還反問學生到底知不知道管仲有多偉大?這下學生傻了,老師剛不是還在罵管仲器小,怎麼回過頭來,問大家知不知道管仲的歷史定位在哪裡?

   

    因為,孔子不是單純從「自私/無私」「好人/壞人」的二分法,看待事情的。孔子可不是笨蛋,當學生只是問管仲是否節儉,孔子就單純從「節儉」評價管仲;可是當學生問的是「所以那個混蛋應該要自殺,老師您說對不對!」孔子可沒笨到直線判斷的說「對啊,他是個小人,真該要自殺!」孔子反過來要學生思考的問題是,如果一個人的私德只有50分,可是他得公德可以累加100X10000000分,那你應該給他平均打幾分?還是對於「人」這種生物,根本不該用「分數」衡量這件事?

   

    成熟如孔子,不會簡單用「好人/壞人」評價管仲,而是歷史定位歸歷史定位,私德歸私德。回到開頭我們問的那個問題,一個人,可不可能既自私,又無私?

   

    這個說法,很顛覆常識;大家總是認為,自私就不可能無私,無私就不可能自私。可是像是墨子這種人,他「自私」的不愛他自己的家,卻「無私」的愛了天下的家,你要說他自私?還是說他無私?像孔子和佛陀這樣丟著老婆小孩環遊世界「自我實現」,是自私還是無私?然後像前面漢高祖那樣,老婆爸爸都不要了,但他的「自私」換來整個團對「無私的勝利」,這樣你要說他自私呢?還是無私?

   

    有沒有發現,二分法在處理這些問題時,無效。沒人會覺得佛陀是自私的人,但丟下老婆小孩,不是「自私」嗎?大家對孔子的印像是「知其不可而為之」,但知其不可而為之,不就是「自私」嗎?可是當你要譴責他們自私,又會覺得思想上好像哪裡怪怪的,因為如果你認為佛陀和孔子都是自私的,那要譴責耶穌「不孝」好像也沒什麼問題,但誰都會發現,「二分法」的思維模式,在這裡出了大問題,因為自私/無私這樣的分類,只會增加內部矛盾;所以,這個內部矛盾,有沒有化解的可能?

   

    馬斯洛「自我實現者二分法的解消」,可以解決這個難題,馬斯洛認為:「把自私和無私視為互斥是低層次的人格發展的一個特徵。當責任變成了快樂,而快樂和責任融合在一起,工作和遊戲的界線也變得模糊了。當利他主義變成自私的快樂時,自私的享樂主義又怎麼可能和利他主義對立?那些最成熟也是最孩子氣的,這些人有最強烈的自我,是最完整的個體,同時又最容易無我、超越自我,以及問題導向。這正是偉大藝術家所做的事,他們能夠把不搭調的顏色、形狀和各種不和諧融為一體。這也正是偉大的理論家所做的事,他們可以把讓人困惑和不連貫的事實放在一起,讓我們看見其中的關連性。偉大的政治家、治療師、哲學家、父母、愛人、發明家皆是如此,他們全都是整合者,能夠把分別、甚至對立合而為一。」也就是說,在馬斯洛看來,所謂的「成熟」,是「整合對立兩端的能力」,一個自我實現的人,當然是既成熟也童稚,既圓融且天真,既自私也無私,因為他可以自私的享樂利己,同時無私的分享利他,他的責任、快樂、工作、遊戲不是對立而是融合,像甘地這樣的人,難道可以用「自私/無私」做二元價值判斷嗎?

 

    孔子七十從心所欲不踰矩,「從心所欲」是自私,「不踰矩」是無私;「己欲立而立人,己欲達而達人」,「欲立/欲達」都算自私,「立人/達人」則可以算是無私。當人可以自私的完成無私的貢獻,在無私的行為中,成就了自己的自私,這就是「自我實現」了,難道你要說「自我實現」的「自我」是自私嗎?還是,根本已經無所謂分辨了呢?

   

arrow
arrow
    創作者介紹

    415~(=^‥^)/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