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娃傳」上完,有同學問「算這麼精的女生,真的比較快樂嗎?」其實犀利人妻只有在螢幕理可以活得快樂,現實世界中真正的犀利人妻,雖然擁有無比的智慧與無敵的權力,卻一生生活在驚恐之中。呂太后就是現實世界中最犀利的人妻,她有無與倫比的報復實力,但是她不快樂。

 

呂后的爸爸會看相,一直認為自己的女兒是「奇女」,非「貴人」不嫁!某日在筵席中,巧遇闖席混飯吃的劉邦,這位神算爸爸一見當年還是混混的劉季,竟一眼看出今日之無賴,必為他日之「貴人」。就這樣富家女硬是被下嫁小流氓。《史記》裡完全沒提到這富家女究竟如何適應窮老公一家窮酸?也沒提當這富家女對老公「婚前就有情婦還生了小孩」又是如何心境?《史記》當然更不會記錄「富家女」嫁「小流氓」以後,如何適應驟變的家庭生活?我們只知道這段期間,她生了兩個小孩,一個是未來的孝惠帝,另一位是魯元公主[1]。

 

不過《史記》中另一段記載還是很有趣,一日正當呂雉在田裡耕作時(很難想像富家女居然要下田耕作?心理有多少轉折?)巧遇一位老者前來討水。更巧的是這位老者也會算命,一看就說「夫人天下貴人!」再看呂雉一雙兒女,又說「夫人所以貴者,乃此男也。」等到最後看到劉邦,老者大驚失色的說「鄉者夫人嬰兒皆似君,君相貴不可言!」[2]這故事其實已經預示了呂后的未來,也就是:

 

第一、「君相貴不可言」,所以真正「貴」的,是她老公!

第二、雖然「夫人天下貴人」,但「夫人」之所以「貴」並不是她自己「貴」,她的「貴」,是依附老公而貴!

第三、夫人本身不但不足「貴」,最後真能維繫其「貴」者,是「母以子貴」;也就是說她要是真能貴,唯有依靠兒子才能讓她貴!

 

父親與老者的兩段預言,深深影響呂后的一生;呂公的預言讓她嫁給一個給她權勢,但從沒給她幸福的男人;至於田叟的預言除了增加她對老公的信心,我想真正的負擔,是她對兒子的期待:因為不保住兒子,就保不住自己。這兩個預言與其說是「幸福的預告」不如說是「沈重的枷鎖」,因為雖然每個神算都保證她的「富貴」,但沒人告訴她,「富貴」的生活其實不幸福!

 

當然這段故事中其實還有一處值得玩味處,就是當初田叟前來,只是「討水」,呂雉卻請人家「吃飯」!和呂太后日後的殘酷行徑相較,這段記載何其溫馨?原來她的心,一開始也是柔軟的、溫馨的、看到老伯伯討水,她還主動請人家吃飯呢!那麼為何一個溫婉的女人,最後留給世人的印象,卻成了血腥的暴君呢?

 

 

「任何人都可以變得殘忍,只要他嘗試過什麼叫嫉妒!(王家衛「東邪西獨」)呂太后嘗試過的可不只是嫉妒而已,殘酷的後面,隱藏的是個欠缺安全感的女人。

 

確實如預言所揭示,在多年列腥風血雨的惡戰後,劉邦當了皇帝,呂后當了皇后,但是王者路上,要當皇后得付出多少代價?

 

當老公躲避通緝時,她不但要接濟,還要幫老公推造神運動[3]。老公打勝仗,她沒多少分紅;老公打敗仗,她要帶全家老小逃亡。逃不走被敵人俘虜,她還得跟公公要一起被當人質。可是當敵人拿呂后與劉爸的性命威脅要她老公投降時,她老公不但「拒絕與恐怖份子談判」,甚至不惜賴皮賴到底的說:「兄弟!既然咱們是結拜兄弟,那麼我爸當然也是你爸,你要真把咱們的罷給宰了,記得分我一杯羹!」[4]我們不確定劉太太聽老公這麼說時,內心是怎麼想的?但她老公既然連「沒得換」的爸爸都可以拿來當堵住,「能換」的老婆,又算老幾呢?

 

我覺得呂雉的成魔之道,從她被囚禁這段時間開始。對任何正常人類來說,「被當肉票囚禁,長期活在恐懼之下,隨時有撕票可能」的監獄生活,絕對足以改變一個人的心性。她老公既然擺明「不妥協、不談判、也不可能派特種部隊來救她!」被遺棄又隨面臨死生關頭的監獄生活對一個曾經衣食無虞的富家女來說,會產生多大的影響?

 

或許這段黑獄生活給呂雉最大的啟示,就是「女人不犀利就沒有權力,沒有權力就活不下去!」

 

問題是,如何可能獲得權力?

 

「權力」通常不是老公愛給的禮物,雖然理論上生出嫡長子的兒子,本來就享有優先繼承權,但如果老公不喜歡兒子呢?如果兒子無法駕馭權力呢?如果老公「遺留」的那幫兄弟根本不鳥兒子的權力呢[5]?如果老公不但有了小三還跟小三生了兒子,而且老公還更喜歡小三的兒子呢?「母以子貴」說得輕鬆,但若是連「子」都靠不住呢?

 

老天爺給呂太后開的大玩笑,就是狠狠打了「優生學」一巴掌:因為這對「全天下最陰險狡猾的政治家爸爸+全天下最陰險狡猾的政治家人妻」,居然生出了「全天下最『仁孝善良』的兒子」!虎父悍妻竟然生出仁孝聞名的兒子?優生學不是笑話是什麼?

 

對於這個兒子,當爸的劉邦很不滿意,總覺這孩子完全沒遺傳到自己打天下的霸道,根本不是皇帝的料[6],萬分不想把位子傳給大老婆的兒子。至於做媽的當然更不滿意,因為這未免過份善良,正當老娘與小三鬥得難分難解,一心只想先宰了小三兒子當下,「大老婆的兒子」居然同情起「媽媽的情敵的兒子」,硬是要把「老媽最痛恨的女人的兒子」接回家裡「同吃同睡,只怕媽媽做掉他」!「眼看就要被拔掉」的兒子居然保護起「打算取而代之」的情敵的兒子?站在媽媽的立場,到底該怎麼看待這兒子?

 

劉盈是個好人,可惜好人不該生在帝王家!對於這兒子,我想呂太后應該不只「失望」兩個字,問題是當預言已經說好「母以子貴」時,當媽媽的還能怎麼做?

 

呂太后的內心是恐慌的,她很清楚……..

 

老公喜歡的不是自己是小三,老公疼愛的不是自己兒子是小三兒子;老公手下那群狼虎梟將效忠的對象是她老公,要他那仁弱的兒子領導這群天下梟將,無異「以羊將狼」[7]!「狼群」目前還乖乖聽話,是礙於老公的霸道,一旦老公過世,試想未來誰會聽這對「孤兒寡母」的話呢?歷史上「孤兒寡母」向來只有被欺負的份!呂太后一生被欺負得夠徹底了,如今的她已經不是「你要杯水,她請吃飯」的溫婉人妻了,他現在已經徹底成為一個「剛毅」的女人,大約是那段囚徒生活讓她徹底領略到,「沒有權力,就沒有幸福」!問題是她兒子是個「仁孝」的小男人,兒子既然如斯「仁孝」,媽媽也只有加倍「剛毅」了。所以當娘的,究竟得殺多少人

 

讀者們大概會猜呂太后首先必殺的,當然是小三跟小三的兒子!不過呂太后很有遠見,小三一家雖然該死,不過當老公還在世時,臉實在也不用急著翻!呂后手中畢竟還有一張王牌,就是「滿朝文武支持的太子人選畢竟還是她兒子!」[8]靠著這張王牌,呂后利用輿論優勢成功逼退她老公「易太子」的企圖!所以對呂太后來說,真正在第一時間該死的,並不是情敵一家子,而是「老公下不了手砍掉的兄弟」[9]!

 

老公念在舊情下不了手?那就老婆自己下手吧!反正呂后同這些梟將沒情分,「為母則強」的呂太后,毫無懸念的解決「所有『可能』不聽我兒子話的人!」就這樣,老公下不了手砍掉的將軍彭越、韓信,先後被呂太后自己動手解決了!等到老公過世,呂太后便開始一系列的恐怖統治:她最痛恨的女人,被她剁了手腳、挖了眼睛、熏聾耳朵、丟進豬圈;對他兒子失禮的外甥,被她下毒,倖免於死;至於對不起她子女的其他王子,要嘛就派人去毒死情敵,要嘛乾脆把這討厭的王子活活餓死。至於不聽話亂說話的人當然不用多說,對後期的呂太后來說,「死」就是解決問題最好的方式!問題是殺了這麼多人,她快樂嗎?她安心嗎?

 

她其實不快樂,也不安心;餓死趙王後發生日蝕,她悶悶不樂的說:「此為我也!」[10]殺了燕趙王唯一的兒子以後,她安排了「袚祭」(除災的儀式)證明她其實感到良心的不安;詭異的是這場除災儀式結束後,呂后居然就被一隻惡犬撞著腋下,從此痛到病倒;那麼呂太后怎麼看待這隻撞傷他的「蒼犬」呢?她相信那是被她害死的,小三的兒子在作祟……問題是,她到底在怕什麼呢?

 

其實她很怕,甚至應該說,她的心中,其實還有個「要杯水,給頓飯」的善良靈魂,她原初應該是沒想過自己會殺人的——殺人若殺得心安理得,何需法會;殺人若真殺得理直氣壯,怎會懷疑「日蝕」是老天對自己的厭惡?殺人若殺得正義凜然,不會把撞上自己的狗說是「作祟」,然後一病不起!呂后這麼介意老天的反應,這麼害怕蒼犬的作祟,表示她其實還是怕啊!問題是她為何要殺人呢?因為若不殺人,她更怕啊!若不想再過一次如監獄般恐懼的生活,唯一免於恐懼的方法,只有把潛在敵人一一除掉;但是當前在敵人一一被她除掉時,她卻也很清楚他們是罪不致死的啊!既然如此,為何又要繼續殺下去呢?

 

只能說「恐懼」還真是令人恐懼的敵人!呂后是個被恐懼壓抑了真性情的人,她的「剛毅」其實來自他的恐懼,和當時其他人相較,別人雖然一樣殺人無數,總是還看得到一點人性光明面!項羽殺人無數,面對愛人,還不免「婦人之仁」;劉邦殺人無數,面對家鄉,也不免且歌且哭;連樊噲那個殺豬的屠夫面對兄弟的死劫都不免放聲大哭!你可以說這些英雄好漢不管多麼強悍,內心總有些柔軟感性的部分;在沒有殺人放火的時候,他們跟一般人一樣,也唱歌、也喝酒、也聊天、也風流……他們還有真性情。但呂后的心已經連一點「柔軟感性」都沒了,司馬遷用「剛毅」兩個字形容她,可是為何「剛毅」呢?不就是為了掩飾「恐懼」嗎?

 

「帝毋壯子,太后畏君」,群臣怕呂后,他們不知道呂后更怕群臣!她的恐懼,完全淹沒人該有的真情。老公死,她不敢發喪[11];兒子死,她不敢哭[12];一雙兒女都比自己早夭,最後連自己要死了,她還不准家人送葬[13]!結果無上權力的副作用,不就是無上的恐懼嗎?天下最有權勢的人終究害怕「天譴」,天下最有權勢的人終究害怕「作祟」,天下最有權勢的人最怕的是別人發現她的害怕,問題是權勢這種東西,你能不要嗎?如果你不要,那些害怕的事情不是更快發生嗎?不想讓害怕的事情發生不也只能「防範未然」嗎?可是「防範未然」的結果不是讓你更不快樂嗎?

 

或許真只有「死」才是最後的解脫,只是一提到「死」,問題又回來了,因為話說從頭,恐懼的根源,不跟本是「怕死」嗎?

 

 

PS1

 

呂太后老是讓我覺得應該跟另一個女人做比較,就是莎士比亞「馬克白」裡的「馬克白夫人」,兩個都受當算命的預言暗示,兩個一樣利欲薰心,兩個一樣扶著自己的老公上王座。不同的是馬克白夫人殺的是老公的上司,呂太后砍的是老公的屬下;兩人斬草除根的性格一模一樣,而兩人的罪惡感也雷同:最後馬克白夫人如同患了強迫症,整天洗手想洗掉手上的血腥;呂太后只要看到異象就開始自責,兩個其實都是活在恐懼中的女人。

 

不過呂太后的政治智慧畢竟比馬克白夫人好太多(當然呂太后她老公的政治智慧也比馬克白好太多),她雖然手段獨辣,卻穩固了整個帝國。呂太后夫妻其實是史上第一對學會利用媒體造勢打選戰的夫妻檔,當然和所有的政治夫妻一樣,打天下等同被天下打,他們過得,其實並不快樂。

 

PS2

 

男人幹任何事都是要準備好理由的,成功的男人要找理由,因為「背後有個偉大的女人」,失敗的男人一樣找理由,「此天亡我,非戰之罪」;至於發情的男人當然需要找理由,想睡人妻,得先「挖空心思想出各種的理由,證明他為什麼應當同這女人睡覺。」其實想就是想,「想」沒什麼好可恥的,他卻必需先想個理由「正名」自己應該做壞事!那麼萬一做了壞事被抓到,「我犯了全天下男人都會犯的錯」當然又是個絕佳理由。由於男人幹任何事都需要理由,所以男人整別人,當然更要先找好理由再去整!劉邦整韓信,罪名是「造反」,最後罪證不足,他也只好宣布無罪,放人了事;可是明明就是「無罪」,為何還要整人呢?這就是男人嘛!他不好意思「找不到理由整你」,所以「為了整你只好找理由」,問題是「那個理由實在也不是個像樣的理由」,所以等到完成「整人」的目的,他也不再為難你了,因為他真的「欠缺足以整死你的理由啊」!所以現在你知道宋高宗為何要大費周章的用「莫須有」的罪名整岳飛了嗎?明明「莫須有」就是「沒有」!問題是男人不能幹「沒理由」的事啊!所以明明「沒有」也只好找個理由叫做「莫須有」,所以講到這邊,你就看到男人「娘」的一面了,想睡人就是想睡人,想殺人就是想殺人,明明就是這麼直接了當的事情,找什麼理由?

 

女人可就直接了,喜歡鑽戒,需要理由嗎?喜歡好物,需要理由嗎?喜歡誰,需要理由嗎?同理想做掉誰,又需要理由嗎?呂太后就是要殺韓信?有罪名嗎?沒有!有審判嗎?沒有!有需要羅織個罪名加給你嗎?沒有!有需要文謅謅的「莫須有」嗎?

 

男人不管是愛人還是殺人,總要找個理由,好像有個理由,一切行為才好合理化;其實之所以需要「合理化」,大約是知道自己行為本身「不合理」;至於女人呢?

 

我一直覺得女人在愛恨情仇上反而比男人MAN得多,愛就是愛,恨就是恨,哪需要這麼多理由。所以對於很多人認為呂太后過於蠻橫潑辣,我的想法很簡單……

 

她哪裡蠻橫潑辣?他只是懶得跟你講「理由」罷了。

 

[1]《史記.高祖本紀》:單父人呂公善沛令,避仇從之客,因家沛焉。沛中豪桀吏聞令有重客,皆往賀。蕭何為主吏,主進,令諸大夫曰:「進不滿千錢,坐之堂下。」高祖為亭長,素易諸吏,乃紿為謁曰「賀錢萬」,實不持一錢。謁入,呂公大驚,起,迎之門。呂公者,好相人,見高祖狀貌,因重敬之,引入坐。蕭何曰:「劉季固多大言,少成事。」高祖因狎侮諸客,遂坐上坐,無所詘。酒闌,呂公因目固留高祖。高祖竟酒,後。呂公曰:「臣少好相人,相人多矣,無如季相,原季自愛。臣有息 女,原為季箕帚妾。」酒罷,呂媼怒呂公曰:「公始常欲奇此女,與貴人。沛令善公,求之不與,何自妄許與劉季?」呂公曰:「此非兒女子所知也。」卒與劉季。呂公女乃呂后也,生孝惠帝、魯元公主。

[2]《史記.高祖本紀》:「高祖為亭長時,常告歸之田。呂后與兩子居田中耨,有一老父過請飲,呂后因餔之。老父相呂后曰:『夫人天下貴人。』令相兩子,見孝惠,曰:『夫人所以貴者,乃此男也。』相魯元,亦皆貴。老父已去,高祖適從旁舍來,呂后具言客有過,相我子母皆大貴。高祖問,曰:『未遠。』乃追及,問老父。老父曰: 『鄉者夫人嬰兒皆似君,君相貴不可言。』高祖乃謝曰:『誠如父言,不敢忘德。』及高祖貴,遂不知老父處。」

[3]《史記.高祖本紀》:「高祖即自疑,亡匿,隱於芒、碭山澤岩石之間。呂后與人俱求,常得之。高祖怪問之。呂后曰:「季所居上常有雲氣,故從往常得季。」高祖心喜。沛中子弟或聞之,多欲附者矣!」這段記載很有意思,劉邦躲避通緝,沒人知道他躲在哪邊,呂雉卻每次都能找到她老公的藏身處。人家覺得奇怪就問呂雉,呂雉竟說她老公「頭上有天子氣」。如果不是呂后也有他老爸算命的本事,為一合理的解是就是,她在幫老公進行造神運動。這樣一來她老公不僅不是通緝犯,反倒成了真命天子了!

[4]《史記.項羽本紀》:當此時,彭越數反梁地,絕楚糧食,項王患之。為高俎,置太公其上,告漢王曰:「今不急下,吾烹太公。」漢王曰:「吾與項羽俱北面受命懷王,曰『約為兄弟』,吾翁即若翁,必欲烹而翁,則幸分我一桮羹。」項王怒,欲殺之。項伯曰:「天下事未可知,且為天下者不顧家,雖殺之無益,祇益禍耳。」項王從 之。

[5]《史記.留侯世家》:「太子將兵,有功則位不益太子;無功還,則從此受禍矣。…上雖病,彊載輜車,臥而護之,諸將不敢不盡力。上雖苦,為妻子自彊。」

[6]《史記.呂后本紀》:「孝惠為人仁弱,高祖以為不類我,常欲廢太子,立戚姬子如意,如意類我。」

[7]《史記.留侯世家》:「太子所與俱諸將,皆嘗與上定天下梟將也,今使太子將之,此無異使羊將狼也,皆不肯為盡力,其無功必矣。」

[8]《史記.呂后本紀》:「如意立為趙王后,幾代太子者數矣,賴大臣爭之,及留侯策,太子得毋廢。」

[9] 《史記.呂后本紀》:「呂后為人剛毅,佐高祖定天下,所誅大臣多呂后力。」

[10]《史記.呂后本紀》:「丁丑,趙王幽死,以民禮葬之長安民塚次。己醜,日食,晝晦。太后惡之,心不樂,乃謂左右曰:「此為我也。」

[11] 《史記.高祖本紀》:四月甲辰,高祖崩長樂宮。四日不發喪。呂后與審食其謀曰:「諸將與帝為編戶民,今北面為臣,此常怏怏,今乃事少主,非盡族是,天下不安。」人或聞之,語酈將軍。酈將軍往見審食其,曰:「吾聞帝已崩,四日不發喪,欲誅諸將。誠如此,天下危矣。陳平、灌嬰將十萬守滎陽,樊噲、周勃將二十萬定燕、代, 此聞帝崩,諸將皆誅,必連兵還鄉以攻關中。大臣內叛,諸侯外反,亡可翹足而待也。」審食其入言之,乃以丁未發喪,大赦天下。

[12]《史記.呂后本紀》:「七年秋八月戊寅,孝惠帝崩。發喪,太后哭,泣不下。留侯子張闢彊為侍中,年十五,謂丞相曰:『太后獨有孝惠,今崩,哭不悲,君知其解乎?』丞相曰:『何解?』闢彊曰:『帝毋壯子,太后畏君等。君今請拜呂台、呂產、呂祿為將,將兵居南北軍,及諸呂皆入宮,居中用事,如此則太后心安,君等幸得脫禍矣。』丞相乃如闢彊計。太后說,其哭乃哀。」

[13]《史記.呂后本紀》:「七月中,高后病甚,乃令趙王呂祿為上將軍,軍北軍;呂王產居南軍。呂太后誡產、祿曰:「高帝已定天下,與大臣約,曰『非劉氏王者,天下共擊之』。今呂氏王,大臣弗平。我即崩,帝年少,大臣恐為變。必據兵衛宮,慎毋送喪,毋為人所制。」辛巳,高後崩,遺詔賜諸侯王各千金,將相列侯郎吏皆以秩賜 金。大赦天下。」

arrow
arrow
    創作者介紹

    415~(=^‥^)/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